看到標題,我想大家都會想到最近鬧得沸沸騰騰的「柿子一斤兩元」事件吧!沒錯!本次主題的確與它拖不了關係,但我在這邊不是要做政治評論,對其背後的產銷失衡問題也沒偉大到要去深入探討;之所以發這篇文章,是因為整個事件讓我想起了經濟學的一個理論─「資訊不對稱」。
所謂「資訊不對稱」,簡單的說就是買賣雙方所掌握的訊息不對等而使得某一方有超額獲利的機會。在我們日常生中處處都是資訊不對稱的例子,舉例來講,假設凱子想要賣他家那台AUDI房車,而剛好小孟因為預算的問題想買一台二手的代步車,最後雙方以一定比率的折舊率成交;但其實除了折舊率外,凱子還隱藏了”引擎有問題”這個缺陷而不告知,所以事實上這筆交易小孟是用比一般行情更高的價格去買一輛引擎出問題的二手車而由凱子占盡了便宜。換句話說,「資訊不對稱」也可以理解為在一方隱藏某種資訊而另一方卻不知情下所進行的交易。
基本上,要消除資訊不對稱很難,只能靠買方對該產品有相當程度的認知以及貨比三家才能得知該產品較準確的價值,但這就耗費了很多的搜尋成本,我們也不可能通曉世上所有產品,這時就需要一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機構來為消費者提供資訊。以股票市場來說,公開資訊觀測站就是一個頗具公信力的網站,投資人可以在上面得到上市上櫃公司的基本資料、財務報表、營於虧損等等,你可以從這個網站大致知道這家公司的整體狀況。回到凱子賣二手車的例子,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古車廠商試圖建立起公信力,譬如電視廣告常看的HOT大聯盟就是一個顯明的例子。
回到這次的柿子事件,其實柿子從產地至交到你手裡,中間經過了大盤商、經銷商、零售商等關卡,這中間你知道他們的費用是怎麼加乘的嗎?只有簡單的配售及貨運成本嗎?不,你不知道,你所得到的只是最終在市場的價格,可惜的是,柿子市場沒有具有公信力的機構讓你得知它該有的價格;大多時候,你也懶得去追究這檔事,久而久之,你變成價格的接受者;今天想吃柿子,一斤50元擺在你面前,口袋夠深就買,沒錢大不了不要吃,這也是現在多數人的消費習慣。
那問題來了,現在有個頗具公信力的機構站出來跟社會大眾說,柿子一斤才兩元!由於這個機構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大黨,很多人也信任它,一聽到這個數字,彷彿如夢初醒、得到完全的資訊,接著就會反應:靠!一斤才兩元,那我買一斤50元不就是凱子?緊接著就引發了拒買效應,想要迫使柿子降到完全資訊下的價格,也衝擊了整個市場的供應鏈。
姑且不論一斤兩元的真假,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在資訊不對稱的條件下,突顯公信力的重要。換個角度想,「公信力」也可以是賺錢的工具!當大眾信賴你這個機構,並奉你為參考指標時,你的每一句話都能影響產品的價格。邏輯上來說,產品價格取決於買方的需求以及賣方的供給,但這只是資訊完全透明下的理想狀態;現今這個錯綜繁複的社會,被隱蔽的資訊太多,如果能建立並提高自己的公信力,你,不僅可以成為操縱價格的幕後黑手,也能在這資本市場中佔有一片天!!
J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